“多肉”種出的一片“春暉”
近些年來,多肉植物以“天然呆、無公害、治愈系”風靡全國,在深受“肉友”喜愛的同時,也掀起花卉行業銷售的新熱點。
河北邯鄲曲周縣“90后”小伙張曉東,帶領他的團隊經過四五年的創業,切切實實抓住了這個機遇。
變身多肉達人,創業并不輕松
張曉東石家莊鐵道大學畢業后,在邯鄲市亞太設計院做鋼結構設計工作。隨著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推出,他萌生自主創業的想法。
張曉東最開始接觸多肉植物是在5年前,一檔相關電視節目令他產生了極大興趣。他發現多肉植物的特點是:占地少、養護較輕松、光照要求高,并且花期短,繁殖速度很快,更重要的是其“顏值高”,觀賞性強,是比較適合“輕松”創業的項目。
于是,2014年張曉東毅然辭掉在邯鄲市待遇優厚的工作開始創業。頂著家人反對的壓力,他拿出僅有的二三千元,在陽臺種植多肉植物倒賣。半年積累一定資金后,在家鄉東劉莊村租賃了兩個大棚,小規模引進新品種,種植和銷售。
由于不太懂種植技術,第一年多肉植物便給他“上了一課”:多肉在35℃以上容易發生細菌感染,當時夏天天氣特別炎熱,大量植物腐爛,近一多半名貴品種都死了。可以說,這一年是白干了。
對于張曉東來說,這個打擊著實不小,但是他沒有氣餒,潛心上網查閱資料、四處請教,不放棄任何學習機會。有一次,恰逢中國農業大學的學生來基地,他抓住機會上前請教,以獲得專業的解答。經過一年多的種植摸索和積累,終于掌握了一套多肉植物的種植技術。
目前,張曉東多肉種植基地,已從原來的5畝,發展到60多畝,26個大棚。并且,形成了一個團隊,成立注冊資金上千萬元的春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啥新“玩”啥,開拓銷售新渠道
最開始基地的銷售模式主要依靠批發,大部分通過微信、QQ、貼吧、論壇等渠道銷往全國各地,但逐漸出現了瓶頸。
據介紹,市場上銷售的多肉植物大多價格在幾元至上百元不等,名貴的多肉甚至可以賣到萬元級別。顯然,從市場定位的角度來講,擺在面前的問題是做普貨還是貴貨。所謂“普貨”,簡單說是“常見且好養”的多肉,如觀音蓮、玉蝶、黃金萬年草、白牡丹、藍石蓮、黑王子等,一般從播種到走向市場僅需半年左右,不用特別加以“照顧”也可成活。而“貴貨”是指稀少的品種,如龜甲牡丹、金手球、霓虹燈玉露極品等,有的至少要種上20年。
“顯然,在創業初期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需要薄利多銷,而隨著公司的規模逐漸壯大,再這樣下去是不行的。于是我們決定調整銷售模式。”張曉東說。
2018年,春暉開始以批發為基礎,逐漸拓展零售市場,實現利潤是批發渠道的3~5倍。并且,區分出普貨、貴貨品種,讓大棚種植生產出來的多肉更多地直接到達不同需求層面的消費者手中,去除中間商,實現更多利潤。
年輕人創業啥新“玩”啥。張曉東介紹說,現在淘寶開店門檻很低,重要的并不是賺多少錢,而是通過網店把顧客引流到微信上,朋友圈流量價值還是很高的,如果擁有幾千個“肉友”資源,擴散效應還是頗高的。
隨著多肉植物市場競爭對手的日益增多,春暉團隊除了種植勞爾、白熊、乒乓福娘、百合莉莉、雪精靈等上百種多肉植物外,還通過嫁接的方式,培育出十幾個新的品種。公司規模發展越來越大,帶動家鄉人民走上了一條共同致富的新路子。